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婚姻是不應該「比爛」的


最近他又故態復萌的對我大吼大叫了,我粉生氣,拎著行李,悄悄去山上住了好幾天。
我粉不喜歡他這樣失控,雖然他沒有打我,但是距離暴力已經粉近了。
我向朋友訴苦,有人認為這是樁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不必當真。朋友認為難道我的生活當中,沒有別的大事?
這讓我想起,以前有位朋友,為了與同事去燙頭髮,三人同行打五折,因此,半夜燙完頭髮回家時,她老公拳打腳踢,將她肋骨打斷了好幾根。第二天,她依然垮著熊貓眼上班。
還有些更可惡的男人,一天到晚跟女人搞曖昧,吃、喝、嫖、賭、外遇樣樣來。在外頭賺足了男人的面子,唯獨不肯給家裡的女人好臉色。
他們的女人,都忍了下來,也沒人發瘋。
我家這位既沒外遇,也沒打我,他只是生氣時大吼而已,為什麼我無法忍受。
難道是我的個性被老爸與他「嬌寵」慣了,所以挫折忍耐力偏低?
但是,我認為婚姻是不能「比爛」的。「比爛」作為一種暫時性的「安慰劑」,或許還可以,但是對於實際狀況的改善,通常幫助不大。
也許比起其他不幸的女人,我的婚姻算得上是幸福的。但是,隱隱然,我就是覺得不舒服,也充滿著無力感。
他的壞情緒像隻大鐵桶,從我頭上蓋下來,蓋得我喘不過氣來。家人的情感互動也接著產生困難,我也從來沒有能力幫助孩子釐清他們的情緒。
得知罹癌之初,我之所以有不治療的想法,一大半原因是對家人失望的緣故哪!
我怕我越老越無法承擔家人這些「不健康的情緒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得承認,我有利用死亡逃避現實的想法。
我跟醫師說起我的停藥症候群,以及我當年的更年期憂鬱,醫師認為所謂的「更年期憂鬱症」也是累積許多「心結」的結果,光靠服用女性賀爾蒙或百憂解都是不對的。
藥物治療終究只是一時的。
我承認我的憂鬱其來有自,其一是來自我娘給我的壓力,其二是我與我家這位的關係。
我娘這部分在我寫部落格後,已經解決了一大半;我與我家這位的關係則是「懸而未決」。
表面看來,他是個粉珍視我的男人。但是,三十幾年來,我們之間不管發生任何歧見,由於他剛硬的個性使然,幾乎都是我妥協認輸。他從來不曾主動向我認錯、道歉過。
由此之故,舉凡一切他不喜歡的事,礙於他的強硬個性,誰都無法勉強他。不願在家吃飯、不吃青菜、不運動、不散步、不陪孩子、不做家事。
如果我在他太累時,不小心說了什麼他不高興的事,他都嘛立刻暴跳如雷、大吼大叫。
我不喜歡冷戰,每回為了讓他儘快「熄火」,我都嘛會主動低頭向他陪不是,懇求他不要生氣(他一生氣就不吃飯),哄他乖乖吃飯。誰讓我心太軟呢!
三十幾年來,我ㄧ直沿用這種軟弱無效的妥協方式,處理我們之間的衝突!
我最近常想難道在他眼中,我仍然是二十五歲時,那個人格破產、自我概念破碎、沒有半點自信的小姑娘嗎?
那可不!
從山上回來後,我平靜的告訴他,你可以不同意我說的話,但是,你沒有權力剝奪我說任何話的自由。我希望我們之間是能夠溝通的,如果我做的不對,也請你好好說。
他面無表情、不置可否。但是至少,短時間內,他應該是不會再大吼啦!
我認為,如果「比爛」可以促進心理健康的話,那精神科醫師與諮商師全都可以關門休息啦!我們何不請幾個長期被老公暴力相待的女人,上電視告解一番,也許多數女人,也就能夠自我安慰而「釋懷」啦!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三重最奢華的幸福角落一「健生經穴按摩中心」








最近,我的右手臂感覺悶悶的,而且越來越沉重。我去了以前常去的盲人按摩店按了幾次,好像沒什麼效果。今天早上起床時,居然連翻身都有點ㄦ困難了。

下午我帶著小狗散步時,偶一抬頭,看到馬路對面天橋邊掛著高高的招牌健生經穴按摩中心,旁邊有「榮獲台北縣政府評鑑優良獎」一排大字。

我想起網路上好像有人推薦這家店,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吃完晚飯後,我們走進了這家按摩中心。


掛號的女士很客氣又很有禮貌,按摩中心裝潢十分雅致,整潔。


我跟老師說明我的症狀後,老師說我的右半身循環不好,需要慢慢的按。並非只是單純手臂腫脹的問題。


這讓我想起剛退休時,我的肩膀常常又酸又痛,但是過了段時間,好像又沒事了。


按摩老師認為,我現在的手臂悶脹跟先前肩膀酸痛有關,多年來,我的沾粘性關節囊炎只是潛伏未發,實際上並沒有好。



比起一般廉價的盲人按摩,這裡的老師實在專業太多了。我按完之後,全身非常舒暢,我跟我家這位決定以後乾脆買套票,繼續來這兒讓老師爲我們治療。



回家後,我上網查看,才知道原來這家經穴按摩中心是台北屬一屬二的「五星級名店」。

老闆夫妻都受過高等教育,以前在美麗華飯店專門「服務」日本客人,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離開美麗華後,因緣際會,他們選在三重落腳。

最讓我感動的是,由於我們是第一次走進這種正式的按摩中心,根本不懂行情,我家這位很節儉,堅持要按「半節」,老師們也都不計較,讓我們的按摩初體驗仍然十分美好。

三重鄉親,何其有幸,貧民窟裡能有這麼好的按摩老師在這兒,這是多麼奢華的幸福呀!

健生經穴按摩中心
地址  三重市忠孝路二段一號三樓
預約電話  29858022  29858211
營業時間 上午10:0011:00
轉貼分享

前言,各位媽咪知道二年後要開放明眼人從事按摩工作嗎?這個開放將衝擊到視障者的生存權,我想藉由BBH這版面,將視障者的心路歷程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視障按摩!
摘自華文視障電子圖書館98/2月號
「健生經穴按摩中心」創於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底,是由廖錦隆和施淑敏兩夫妻經營的。在這之前,他們是「美麗華飯店」按摩的同事,在那當按摩師長達十多年。兩夫妻都喜歡「美麗華飯店」的工作環境,因為「美麗華飯店」的客人多數以「日本客」為主,他們把按摩當治療,視按摩師為半個醫生,都以「先生(老師)」尊稱,他們充分感受到當按摩師的尊嚴。無奈民國八十年初觀光業蕭條,他們的收入也一落千丈,常常一天等不到一個客人,連基本的生活費都賺不到了,「我們很徬徨,但當下已經有了孩子,幾經考慮,決定獨立創業,」當時廖錦隆才三十六歲。 
按摩院要開在哪裡是他們第一個傷腦筋的問題,很多人認為要開在有消費力的台北市才有顧客,但台北市的房地產很貴,他們租不起也買不起,都往台北近郊找房子。 
他們找過中和,「但感覺像『塞外』」,交通不便,」輾轉來到三重,發現三重和台北市聯絡的橋樑很多,但三重在他親朋好友眼中簡直是「龍蛇雜處」的地方,「但我直覺就喜歡這裡。」 
決定了落腳處後,按摩店該用租的還是直接買下也讓他們舉棋不定。廖錦隆說,台灣的房東有一個現象,當租出去的店面生意好時,房租也跟著漲價,不然就要你搬家,「我很怕搬家,」後來他媽媽說服他買,「既然要做生意,終究還是要有自己的店面,那就辛苦一點,買下來比較好。」 
買房子需要機緣,這店面那時賣了一段時間都賣不出去,很巧當時有個特教老師為他們做問卷,他們提出想在三重買店面的構想,這位特教老師表示願意幫忙。他在報紙上找資料時看到一則賣屋廣告,就請仲介幫忙聯絡,而屋主對弱勢族群特別有憐憫心,「這房子就這麼成交了,」大家都很意外,連仲介都對施淑敏說,「這是我這一輩子做得最有成就的一份交易,因為你們也造福了一群視障朋友,我覺得這房子他賣得最值得。」 
萬事起步難,因為兩夫妻經營按摩院有著一般人少有的堅持。過去很多人一開張就把過去的客人挖過來,總覺得有幾個老客戶夠用就好,弄得兩敗俱傷,「我們不願意那樣,所以我們是從零開始。」這有沒有風險呢?施淑敏說,「客戶有流動性,不會一直都給同一個師傅按摩,我們以前當按摩師知道這現象,但很多人不瞭解,所以把原客戶帶出來,客戶受限,不容易做好,弄到最後都做不好。」廖錦隆補充說明,「我當時在心裡下志願,不要跟老東家搶生意,我不要惡劣競爭。」 
其次,健生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爭取技術好、體力好的男師傅為主,女師傅為輔,在業界算是「逆向操作」。(因為以前按摩和色情幾乎被劃上等號,一般女按摩師是男按摩師的三倍)。在應徵按摩師時,廖錦隆先在電話中溝通,問他們有沒有特別要求,也聽聽他們的想法,如果沒問題再直接面談。 
面談時,「人品擺第一,技術放其次;因為技術不好可以加強,但人品不好要改不容易,」人品可以從交談得到答案,「我常問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離開上一個工作?」如果對方對上一個工作有一堆抱怨,「我就直接刪掉,」廖錦隆以他在美麗華飯店十四年工作的經驗說,「一個好的師傅對別人的批評不多,好師傅的特質就是穩定性要夠,」會批評人的師傅通常比較少自我檢討.比較多抱怨. 
通過面談還不能決定錄用與否,最後的關鍵是幫他們夫妻按摩以瞭解他們的技術,「我們有品質的要求,如果極重要的穴道都壓不到,這也免談,敬業精神也很重要,這部分我們感覺得到。「事實上,多年下來我們幾乎沒看走眼。若是傳統守舊的師傅來這裡,恐怕這裡的客人不能接受。」 
他們剛開始曾做過兩千份的「夾報」,這是他們最早一次的「文宣」,「但完全沒有效,一通電話也沒有,」不過,招牌掛上去以後,當天就有四個客人進門,當時只有三張床,「我們覺得夠了,不要貪心,」廖錦隆有信心的原因是他們曾經受過嚴謹的專業訓練加上不斷的在職進修及十幾年職場實際經驗,「我認為技術是最根本的價值,當客人覺得你按得不錯,自然會幫你宣傳。」果然,第二天來了十個客人,「我發現我們這按摩院已經被附近的客人發現了,」健生經穴按摩中心的師傅有些是他們過去認識的,他們的技術不錯,單靠技術就讓客人一個介紹一個,物以類聚,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建立了口碑。所以店剛成立時,他們靠招牌靠口碑,廖錦隆說,「我們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最有效、最不需要花錢的廣告。」往後的策略就是「做一個留一個,一個再帶一個來,讓他們成為永遠的客人。」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評估,客人回籠的機率非常高,路就這樣腳踏實地地走出來了,非常符合他們當初的理想。 
做了一段時間,他們發現場地不夠,發展不起來,因為按摩師和他們都吃住在一起,他們曾經在對面租房子,但對視障者而言,過個馬路就很不方便了,幸運的是,剛好樓上的主人來按摩談起他要賣房子的事,所以健生四樓當住宿,三樓就是單純的按摩院了。 
健生逐漸成功之後,盲界也口耳相傳。很多人質疑,「為什麼以前大家都認為在三重按摩院做不起來,你們卻可以?」廖錦隆說,「應該檢討的是我們視障朋友;因為我在三重遇到的客人跟我在『美麗華飯店』碰到的,幾乎一樣。」在創業之初,以前的自信和尊嚴都回來了。原因是什麼?他有一次回到母校新莊盲人重建院跟學弟妹分享創業心得時說,「什麼樣的按摩師按什麼樣的客人。」他們夫妻兩是腳踏實地的人,沒想到這裡的客人幾乎跟他們一樣的性格,「磁場很接近,跟這些客戶相處,簡單明瞭、輕鬆愉快,他們的忠誠度高,我們也喜歡他們。我們生意之所以做得起來,是靠他們幫我們介紹他們的親戚朋友,而他們為什麼願意這樣做,一定是我們得到他們的肯定。」 
他記起創業一段時間後,一位同行到按摩院找他,當天有些教育界的客人,其中一位是校長,他以一種很訝異的口吻跟他說,「同樣都在三重,為什麼白的都到你這裡,黑的都到我那邊?」他說她的按摩院之所以可以做起來就是突破按摩院過去給人「裡面幽暗」的刻板印象,從業人員服裝不講究,技術不加強,「但我在美麗華飯店的經驗深刻瞭解客人的需求是什麼,傳統按摩問題在那裡。」 
不過,這二十多年的經營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他們細數幾個關卡,其中之一就是師傅的離職,曾經有一個時間點有兩位以上師傅一起離職,這對他們影響很大,因為健生的客人多半「一夥人」結伴而來,突然少了師傅,按摩院就顯得很棘手。「我們最慘的一次是一個月突然走了五個人,包括幫忙做菜的一位媽媽和櫃檯。有些離職的師傅就在附近開按摩院自相競爭,我們的確有幾段這種療傷過程。」施淑敏想起這段往事,難免難過,「遇到危機都要有應變方法,我和我先生兩個人都下去按摩,把女兒叫來幫忙顧店,苦撐一段時日。」 
幾年下來,從業績可以看出他們越挫越勇。施淑敏說,任何的生意都有風險,危機一定免不了,重要的是掌舵的「船長」要穩住方向盤,每個船員所扮演的角色要對,不能慌,一起度過驚濤駭浪。他們很強調按摩院是一個團隊,只要有一個人不盡責,都是損失。所以他們得常常激勵員工。 
此外,「對外,我們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形象,」這表現在對顧客的服務態度上。他認為服務顧客時要抱著一份感恩的心,同時做一些回饋社會的事,例如教師節他們就到學校幫老師們免費按摩,感激他們的辛勞;店裡的一盆蘭花則是他們回報的說明。「健生經穴按摩中心」的公益形象也獲得縣政府的肯定,施淑敏說,「一家店的靈魂人物真的很重要。」 
另一個關卡就是四年前,那時很多按摩師去按「小站」,例如十分鐘一百元,按摩市場被打亂了,他們的生意也有下滑的趨勢,他們意識到客人對按摩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代表客人的思維已經轉變,包括設備、裝潢,廖錦隆覺得也應該跟著改變,於是決定將按摩院徹底變裝,以切合時代的需求,「也許這是一個重新啟動的機會」;但這需要一大筆經費,「我就跟按摩師商量,在分帳上,是否可以降低?大家一起度過這難關?」沒想到這些按摩師答應了,願意情意相挺,「至今我都非常感謝這些伙伴,」當時三樓、四樓硬體.軟體一共花了三百多萬,現在想起來當初的決定是對的,否則可能面臨關店的命運。施淑敏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她從十三歲國一起眼睛就有問題,這一路從台南女中很辛苦的唸完大學,畢業後會從事按摩,「的確很無奈,因為我的眼睛就是看不到,而且幾乎沒有一件工作不需要用到眼睛,我是在其他路都走不通的情況下才走上按摩這一條,」她在決定從事按摩時很猶豫,因為當年的按摩跟色情幾乎被劃上等號,「我就請教文學院院長,他鼓勵我說,學按摩就像學針灸、學理療,就像中醫一樣,是一項很神氣的工作啊,」在心理上,她說服了自己,必須突破任何困難,因為無路可走,不適應也得適應,她很慶幸在二十多年前先學按摩,現在才有一技之長。 
廖錦隆則是滿月時,媽媽抱著他餵奶,他的堂姐調皮,拿一把剪刀放在他媽媽頭上,她覺得頭上怎麼好像有個東西,頭一低,結果剪刀滑下來,插到他的左眼,到現在還有兩個剪刀的刀口痕跡;右眼不幸在汽車修理場工作時,不小心又被剪刀插入右眼,雙眼失明後,他進入盲人重建院,開始另一種生活方式。施淑敏說,她先生失明的過程,全世界大概找不到第二個了。 
健生成立至今,連續三年榮獲「台北縣優良視障按摩院」獎,兩夫妻尤其感激按摩院工作伙伴長期的支持與配合。廖錦隆認為經營按摩院需要一個整齊的團隊,才能在這市場上具競爭力;過去單打獨鬥的情況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這次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之際,健生或多或少也受到影響,「但跟其他按摩院相較,我們受到的波及沒那麼嚴重」,至於原因,他覺得就是客戶群的結構,「我們的客戶都是各行各業實實在在的一批人,老實說,跟我們很像。」所以他在三強調,「什麼樣的按摩師,按什麼樣的客人。」 
施淑敏很推崇先生廖錦隆經營的哲學。他說,「一個人的成功往往是很多人對你的幫忙和協助,但一個人的失敗往往是自己造成的,所以我感激周圍的人;當你覺得健生不錯,不是老闆經營成功,而是周圍的人都很棒。」

轉貼分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w8-goYmpyM&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LodV90FPes&feature=related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揮別的手勢


退休後,時間變得粉多卻又好像粉少,感覺上每天都粉忙。我習慣把報紙副刊收集起來,利用零碎時間(譬如等車、看病或去山上時)仔細看。
現在的副刊,好文越來越少。前天看到張錯在母親節寫的<揮別的手勢>,紀念他過世的母親。我正帶著老爸在榮總看醫生,讀著讀著,眼淚不禁掉了下來。
我爸一生操勞,赤腳篷頭的在社會底層,靠勞力求生存,從來沒有人好好教養他,不免沾染些男人的壞習氣,但他個性雖軟弱,生命力卻粉強韌,也奮鬥了八十幾個年頭了。
他自覺一生都不如人,只希望兒女成才榮耀他。可惜我們都沒啥成就,在社會上只能圖溫飽而已。
老爸粉愛上醫院,面對醫生,他就像敬畏的上帝一般的崇敬。榮總老人特多,以前我不耐煩陪他一整天,卻只為了看幾分鐘的醫生,因此粉少陪他去。
現在他再度中風了,我推著輪椅上上下下,一開始也不是粉開心,我討厭醫院的吵雜與氣味,也不喜歡醫生。但是看完張錯這文章,也有了些體悟。
生命是有限的,與其等爸媽形相變成幻影,生死相隔時,日夜思念、嚎啕大哭說遺憾,不如現在陪著他們,做些他喜歡的事。
老爸對孩子極度寬容,毫無要求(謙虛客氣像外人似的),現在吃、喝、玩、樂,他都放棄了,只是愛看病。那,我就只好努力陪他看醫生囉!
轉貼分享張錯:<揮別的手勢>
她的離去成就了一個旅程,但卻開展了無限的思念與懷想。
越前進,追憶越往後退。
長長的線,牽住一個母親老年與一個兒子童年,好像兒子永遠不會長大,母親永遠不會年老。然而電光石火間經常閃爍著一個老婦人的惆悵幻滅與孩兒的奮力捍衛搏鬥。
她突然變成一個象徵與身影,流光掠影,讓人猝然不能接受。
生死的差別不在於距離,而是熟悉與陌生,生前熟悉,死後陌生,那是後者一種殘酷的捨棄,雖不願意,然一旦發生,卻是生者日思夜念,死者無聲無息,令人沮喪。那天在床上抱著她,身體依然柔軟,但是臉龐已開始變冷,她臉色安詳,就像平時熟睡,只是沒有聲音。
我輕輕呼喚著:「媽,我來了,不要害怕,一心不亂,無有恐怖。若是有光地方就朝向前進,那兒有億萬蓮花,阿彌陀佛的清淨極樂世界。那兒沒有愁苦,沒有憤懣,沒有不平之心,也沒有爭執之念,那兒金光熠熠,端坐著慈悲普世阿彌陀佛。」
我想她是聽到的,但生死之隔,何止十萬八千里?她的回應,遙不可聞。
原來活著是陪伴別人,也讓別人陪伴著你。
記得每次揮別,倒有依依不捨,而相反,她的手勢卻是孤絕灑脫。沒有任何不捨,十分瀟灑,沒有任何依戀。其實我知道,她何嘗不是心如刀割?必須的事就是必須要做,拖延一分鐘與拖延一百分鐘也是要做。不想誤了兒子,只好作好決絕手勢,以免依戀不捨。就算知道時日無多,也是漠然,其實又何嘗捨得?只不過不想感染連累他人而已。
永遠分別就是永遠別離,永不相見,一切從前形相化為烏有,永遠永遠,直至自己又和另一個人分別。
事到如今,真是一個無父無母、無兒無女的流浪者了。
寒冷的山居,陽光是假象,讓人寒顫,不知不覺裡,還以為那仍是一個溫暖、與人無犯的世界。
自欺欺人時會說揮別是解脫,從此脫離苦海,永遠沒有風濕骨痛,永遠沒有高血壓、氣喘、失眠、痛風、激昂與怨懟。一切的一切依然是:如何就這般捨得?如果可以,是否就願意承受一切身體苦痛,多見一面、多留一刻?
她是一個顧全大局的老婦人,生死大事,也不想連累別人,一切交代妥當,遺照早已準備好放在相框,連壽衣壽鞋襪,也一一摺疊包裹好,放在樟木箱子。這是她一生為自己安排的唯一事情,其他均為子女及別人著想。
這刻躺在床榻的她像熟睡,只是沒有氣息,令人納悶,在與不在就在一刻之間。世間諸相,何為真?何為假?何為空?何為有?何為無?她在?抑是不在?她曾在?而現在不在?或永遠不在?將來的她究竟在哪兒?她是誰?從前是誰?以後又是誰?
最後晚餐是三天前帶給她吃的小龍蝦,要到第三天才吃完。近年不良於行,幾乎不能出外用餐,僅靠外賣帶回給她吃。每次吃得不多,要吃好幾頓才吃完。最後那次在「林肯酒店」買了三份菜肴,今年缺大龍蝦,餐館多以上湯小龍蝦代替,喜歡海鮮的她也吃得津津有味。另外咖哩南瓜海鮮煲,也是她喜歡的,她愛吃味道濃郁甜辣,所以又加買了一份蒜香排骨,是個開胃菜。果然那個晚上她吃個不亦樂乎。
有時會想,她是多麼迷戀生命,迷戀得近乎頑強。那是生命的吶喊,好像活著就是垂死前掙扎,勇敢的活著,告訴別人還活著,活得很有尊嚴,不會倒下。
即使倒下,也像戰士那般戰死沙場,不是戰敗,而是殉身,無愧於天地。
這個勇敢婦人沒有白活,她給很多人樹立了一個典範,那是她的口頭禪:「天無絕人之路,舉頭三尺有神明。」努力做好一個人,不向惡勢力低頭,不屈不撓,每天都充滿希望,並無其他。
她每天念觀世音菩薩,我心中明白,就像〈普門品〉內說的: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那是觀世音菩薩現母親之身而為兒子說世間無常之法。
生命中自有無數憾事,無可彌補。然而最大的遺憾就是永遠不知道什麼是最後。好像每天總有明天,每次總有下一次。
《楞嚴經》內指父母子孫,相生不斷,主要是情愛貪求為本,生生死死裡輪迴,沒有窮盡。百千劫中,業果相報,常有纏縛,皆是「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或是「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世界微塵,因心成體,佛祖要人出離生死,要有清淨妙靜的明心、直心,永無委曲,不再分別前塵影事。
但是前塵如夢,夢境猶新,我開始學會遙向虛空說話,那真像樂府詩〈子夜歌〉內的句子「遙應空中諾」,唯一不同只是問者答者皆是自己一人。依然記得這麼問著:妳在哪裡?寒冷的冬雨,妳會冷嗎?要加衣嗎?或是在暖氣房子多加一個暖爐去溫暖那冰冷雙腳好嗎?
兩個截然不同世界,她會不用害怕寒冷與徹骨風濕嗎?她會身輕如燕、健步如飛嗎?所有的詢問與呼喚,回歸沉默與靜寂。無論一方如何呼喊到聲嘶力竭,另一方總在遙遠無言聆聽。她已脫離人間語言,她的言語人間不再了解。我的詢問或許聽到,但連她的頷首我也無法看見。凡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六塵皆已脫離,那就是一去不回的「斷截」。今生今世再也沒有這麼一個母親,這麼的一個婦人,以及一切的親切溫馨。
她的離去,想也心不甘情不願,但去者自是解脫,一了百了,對殘留者卻是殘酷,無從了結,除非麻木不仁的人。那種思念椎心之痛,無以釋懷。從前堆砌歡顏,表現出無比自信,帶給她安全與倚靠。如今一旦分別消失,每個黑夜裡一個母親的容顏緩慢浮現,像月之初升,潮之急湧,所有堅強執著毀於一旦。像手一軟,「啷」一聲,玻璃杯掉在地上,千百般粉碎,觸之受傷流血,片片利割刺心。繼續思念,傷口繼續流血,像一隻手掌抓捏一大把碎玻璃,疼痛寒徹,不會停止,不肯放開,一直到倦了無奈了,方自鬆手。
如果母親節是向母親致意或紀念母親,一直至今,每一天都是我的母親節。
然後,清明節又來了,那些時節紛雨,又該如何處理與抵禦?深知母子何嘗捨得,她想的、期待的我都知道,她恨不得我天天出外回來,每天陪她說話,喝一杯茶也好,吃一口飯也好,我都知道。我的出現與存在,是她最大的喜悅欣慰,這是她老年唯一能夠依靠信賴的兒子,再也沒有第二個最近身的親人了。但是她又知道不能誤事,兒子是母親的全部,但兒子大了,母親只是兒子的一部分。母子像魔術師手中銀光閃閃啷啷的大銀環,眨眼就變成兩個三個,觀眾目瞪口呆之時,一個銀環又自另一個銀環慢慢浮出、移離、脫逸。偶爾回轉與原來的圓圈重疊,但好像只是魔術戲法,離離合合,永遠不知道二者為一,或是一者為二。永遠不會知道了,因為她的離去。
2012/05/13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乳癌日記之二十八:我沒有去做「放療」


上個禮拜我去台中看正子造影報告,離開醫院時,吳聰醫師囑咐我,乳房保留手術後一定要做「放射治療」,才能減少復發,就像馬鈴薯為了避免發芽而做放射一樣。
上網看完資料,我內心有些動搖了,我覺得或許我應該在台北找個醫院去做「放射治療」。
因此,我在許達夫醫師的台北診所又掛了號,但是醫師是堅決反對「化、放療」的。
他說「癌細胞全身趴趴走,放射線只照乳房怎麼會有效?」他認為增強病人的免疫能力,才是當務之急。
我想,身體細胞也不像馬鈴薯,放射治療雖然比較看不到副作用,但是,誰敢保證呢!
醫師看完我的正子報告,他說正子檢查太粗糙,只能看到0.5公分以上的腫瘤,尤其是我這種尚未轉移的病人,現在根本看不到什麼,他建議我做基因檢測,看看身上的癌症指數還有多少。
我接受了醫師的論點,放棄了「放射治療」的想法,也做了基因檢測(一次兩萬四台幣粉貴ㄛ我原先的正子造影是健保给付不用花錢的呢)。

轉貼分享
乳癌局部復發風險 四指標預測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6050
乳癌局部復發風險 4指標預測
2013/05/16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乳癌患者切除乳房後,並非都需接受放射線治療,以抑制乳癌復發。和信醫院發展乳癌局部復發風險評分系統,列出4項危險因子,若評分屬於低風險的第一或第二期乳癌,術後即使不做放療,也不影響生存與復發率。
和信蒐集1990至2001年逾千名乳癌患者,發現乳癌診斷年齡、淋巴結侵犯與否、受侵犯淋巴結數量及女性荷爾蒙受體四項指標,可評估術後乳癌復發風險。
研究人員另於2002至2007年間,收治1千5百多名新病患,驗證4項指標發現,若乳癌診斷年齡超過40歲、女性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腫瘤未明顯跑到淋巴管內、受侵犯淋巴結數量不到3顆,屬於低風險族群,患者乳房全部切除後,局部復發率不高,無論術後有無放療,皆不影響患者復發率及生存機會。這套評分系統研究,日前被刊載在美國放射腫瘤學會雜誌上。
和信放射腫瘤科主任鄭鴻鈞表示,術後輔助放療,即使劑量不高,卻會對皮膚及心臟造成傷害,易致皮膚組織纖維化、皮膚癌,或肺部纖維化、心臟毒性等。美國研究發現,曾做過放療的人相較一般民眾,20年後發生冠狀動脈狹窄機率增加一倍。
至於乳癌第三期患者,上述評分已超過2分,必須做放療。但鄭鴻鈞說,國內對第一期及第二期乳癌患者多數不會做放療。此評分系統可挑出真正第二期低風險或第一期高風險的人,決定是否放療,避免副作用。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說,40歲以下乳癌患者,腫瘤較易復發、轉移,通常乳房全切除後,再進行重建。
另外,第一、第二期腫瘤2至5公分的年輕乳癌患者,或腫瘤大、Her2陽性等,皆是乳癌復發危險因子,患者可考慮放療。
雖然乳癌評分系統可預測局部復發風險,但陳訓徹說,每家醫院開刀方式不同,也影響預後及復發率,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定期追蹤,降低復發風險。
不開刀是錯誤的慈悲
http://blog.roodo.com/mintao/archives/24982962.html#comment-22862874該死的放射治療
http://tw.aboluowang.com/2012/1012/263587.html大多數腫瘤患者是被嚇死的
http://blog.roodo.com/mintao/archives/21095314.html放射治療的危害
http://blog.roodo.com/mintao/archives/13626661.html癌症放射治療的禍害
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973&blogId=1
http://cancerfree.medicalmap.tw/bencandy.php?fid=72&aid=229&page=1

中西整合癌症治療 腫瘤/安寧療護專科醫師 陳駿逸


Ø          放射治療副作用產生的原因

首先強調,癌症如果要治癒,不論是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都是採用根除性(radical)的策略,也就是對癌細胞毫不留情,他們可能侵犯的地方要堅壁清野,不留活口,否則讓他在伺機做大,治癒的機會就不大了。因此副作用就出現了,因為部分的正常組織也會受到根除性策略的傷害。

為何許多人覺得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很多呢?除了放射治療的療程常要一到兩個月以外,還有,因為他和以下兩種因素有相當大的關係,一個是部位,另一個則是劑量。

放射治療就像是散彈槍,他所產生的自由基會對細胞的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產生作用,造成細胞病變。又不同組織對於放射治療的敏感度有所不同,所以同樣照射部位的副作用也有程度上的不同。以鼻咽癌為例,會照攝到的組織相當多,像:腮腺?人體最大的唾液腺,就對放射線相當敏感,病患治療不到一週就會開始覺得口乾;而口腔黏膜要到兩、三週才會出現發炎;而頸部肌肉纖維化,則要到整個治療完全結束以後才會發生。
以掉頭髮來說,血癌病患接受總劑量十八格雷全腦預防性放射治療後,雖然會掉頭髮,但是幾乎以後會再長出來;但是很多腦部惡性腫瘤病患,接受四十格雷全腦預防性放射治療後,掉的頭髮就很難完全再長回來。再以乳癌放射治療為例,如果病患連續接受四週的放射治療,幾乎都可以看到皮膚發炎。但是如果因故只接受一週的放射治療,他的皮膚總劑量是不會超過十格雷,在臨床上並不會看到皮膚發炎。

Ø          放射治療副作用的類型

放射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分為急性和慢性副作用,急性副作用通常是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以急性發炎為主,往往在放射治療結束後就會好轉。而慢性副作用則在治療結束後數個月到數年才發生,以慢性發炎、纖維化及血管病變為主,通常不太會恢復正常,所以我們會對各種組織器官設定容忍劑量,我們治療的一班原則,就是該正常組織都不能超過這個劑量。

Ø          可恢復的急性副作用

急性副作用發生的原因絕大部分是放射線會引起照射部位的血管內皮細胞活化,結果吸引白血球產生發炎反應,隨著劑量的累積會加重其反應,到治療兩、三週就會出現臨床症狀。
一般病患在治療前比較擔心急性副作用的問題,因為常常在治療過程就會出現,因為急性症狀很快會造成病患的不適,不過放射治療的醫師在處理急性副作用非常有經驗,因為這些副作用幾乎是暫時性的,加上藥物治療大都有不錯的效果,因此病患大多能度過這段急性發炎時期。

http://blog.roodo.com/mintao/archives/20179994.html


乳癌剪報:化學治療的危害

癌症治療究竟對人體是否危害?其實不需要直接證據,接受過治療的患者都心知肚明。但是,醫師為了幫忙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卻很少願意正面承認癌症治療有傷害人體的可能。患者從一頭濃密粗黑直頭髮經過化療變成卷曲的細黃頭髮,不難發現化學治療本身其實是一種「基因改變」策略,但是醫師很少去注意到這個與當下存活似乎沒有直接關係的變化,而只著眼在患者的癌細胞是否受到控制。

究竟這些化學治療物質在身體如何運作去消滅癌細胞,其實並沒有很清楚的路徑。身體其他健康細胞的危害。更沒有被放入考量。有些患者即使接受化學治療終究沒有成功存活下來,到底是死於癌症?或是死於化學治療的相關作用與副作用呢?在化療之前活繃亂跳的人,在化學治療後變的病厭厭,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白血球與身體抵抗力江河日下。很多人歸罪癌細胞,其實更正確的答案是「化學治療」。

化療 恐促進腫瘤生長

今天公布的研究顯示,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可能導致健康細胞受損,進而促使受損細胞分泌出一種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會促進腫瘤生長,並抵抗進一步治療。美國研究人員試圖解釋癌細胞容易在實驗室消滅,但在人體內卻如此富有活力的原因時,發現這項「完全出乎意料」的結果。科學家在「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發表的報告寫道,他們從前列腺癌患者體內取出組織,並以此組織試驗一種化療效果,結果發現健康細胞在治療後出現「DNA受損的證據」。

化學療法的目的是抑制分裂快速的細胞再生,例如腫瘤內的細胞。科學家發現,受到化療損害的健康細胞分泌出更多名為WNT16B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有助癌細胞存活。美國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報告共同執筆人納爾遜(Peter Nelson)告訴法新社:「WNT16B的增加完全出乎意料。」
受損細胞附近的腫瘤細胞會吸收這種蛋白質。納爾遜說:「分泌出的WNT16B,會與鄰近的腫瘤細胞互相作用,進而促使腫瘤細胞生長、入侵,重要的是還會抵抗後續治療。」


2012.08.31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